[ 2013-6-14 ]隱性心臟病是運動猝死的主因

編輯:補健Diy    |   點擊率:799 次

隱性心臟病是運動猝死的主因

 

說運動有益健康,相信沒有人會反對。但另方面,因運動而猝死的個案,不時也有發生。究竟有運動習慣的你我,會有猝死風險嗎?運動猝死,意指運動後 1 小時內突然死亡的個案。身兼香港體育學院顧問的心臟科專科醫生麥耀光表示:「造成猝死的原因很多,運動加劇心跳,情緒波動也是可能刺激因素,但病人最後的死因,都是因為心室顫動(VF),即心臟肌肉抽筋似的電流亂跳,令致沒能合拍收縮,心臟完全失去輸出功能致死。」

做運動心跳一定會加快,而這是猝死刺激的因素之一,莫非我們不應做運動?麥醫生強調,運動對改善心肺功能、預防骨質疏鬆等都有正面作用,所以定時又適量的做運動,肯定有益身心。「容易出事者,其實是突然進行劇烈的高強度運動(達最高心跳率 80% 以上,最高心跳率 = 220 -年齡),這通常是比賽性質的運動,會做賽前訓練,亦存在競爭目標,不似一般運動般疲累時可隨時停低休息,所以容易增加短期的心臟風險,而最易病發的剎那正正是想完成比賽『頂埋佢』的瞬間。」

 

分析運動猝死原因,他指多數關隱性心臟病事,亦存在年齡分別,唯一例外是心肌炎。「如運動員本身有感冒病徵或肚瀉徵狀,再去進行劇烈運動,病毒因此加劇運行至心臟,則任何年齡人士也可能併發心肌炎致命。」其他可能病因如下:


 

˙35 歲以下:較年輕的猝死病例,出事原因大多是因為隱性心臟病,心臟有先天性心臟病或結構性問題。外國研究發現,年輕運動員猝死個案約 4 成的死因是因為心肌肥厚,另 2 成是冠狀動脈異常。

˙心肌肥厚:患者先天心臟結構不正常,因左心室肌肉肥厚,令泵血液去大動脈的左心室出口變得收窄,平時靜態行動雖可如常,但一旦進行劇烈運動,心臟收縮便很可能阻塞血流,造成心臟缺血,引發心室顫動致死。

˙冠狀動脈異常:心臟有 3 條冠狀動脈,正常左冠狀脈出口在大動脈左方,右冠狀脈出口在右方。冠狀動脈異常指的是出口逆向,即左冠狀動脈在右邊出,或相反右冠狀動脈在左邊出,因血液流向有異,若再進行劇烈運動,異常的冠狀動脈便容易被擠壓,令心臟缺血引發心室顫動。

35 歲以上:逾 9 成運動猝死個案都因為冠心病致命。患者由於心臟血管收窄,加上突然的外在因素如劇烈運動,令積聚血管壁及纖維層的不穩定斑塊缺裂,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導致心肌梗塞,出現心絞痛、冒冷汗及休克徵狀,最後因心室顫動致命。

由於上述猝死病因全是隱性心臟病,麥醫生直言,有計劃進行比賽性運動者,要防病自保,必須做足健康準備工夫。「35 歲以下年輕人士,建議運動前要先進行評估,藉由個人病歷、家族病史及基本身體檢查,排除運動猝死的風險。如有懷疑情況,可進一步接受靜態心電圖、運動心電圖,或更詳細檢查如超聲波、心臟電腦掃描,以肯定身體是在『安全狀態』下進行劇烈運動。」

而 35 歲以上人士猝死原因多是冠心病,基於此症一有徵狀已可能致命,故有三高、家族病史及吸煙習慣人士,他指特別要小心,一定要驗身。「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包括男性 > 45歲、女性>55歲、高密度膽固醇水平低於 1.0mmol/L、近親有早發性心臟病史、吸煙及高血壓,所以較年長人士想做比賽性運動又想安全,最好先計算個人的心臟病 10 年風險評估,凡風險逾 10% 以上者,建議應進行超聲波、心臟電腦掃描等檢查,以查找有否隱性心臟病的可能。」

補健DI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