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2013-6-14 ]腸癌可能成爲香港癌症的第二位

編輯:補健Diy    |   點擊率:826 次

    推薦產品:

腸癌可能成爲香港癌症的第二位
 
 
各種癌症之中,腸癌增加趨勢最爲顯著,十年間新症個案每年增加超過一千宗,成爲排行第二位常見癌症,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西化的生活及飲食習慣所導致,市民進食大量動物脂肪,引致腸道細胞出現异變。

醫院管理局癌症資料中心數字顯示,2000年本港的腸癌新症個案就只有3,210宗,到2009年本港有4,335宗新症,僅比首位的肺癌略少30宗,估計腸癌很快便可「迎頭趕上」成爲各類癌症之首。

事實上,三四十年前的香港,腸癌的個案幷不多見,但在歐美國家就較爲流行。不過,隨著香港人的生活及飲食習慣漸趨西化,例如多吃肉但又缺少運動,以致本港的腸癌發病率亦逐步追貼歐美國家水平。

醫學界仍未完全破解癌症的成因,但有研究認爲,腸癌與攝取過多動物脂肪有關,例如在非洲,當地人以纖維性食物爲主,食肉量較少,腸癌發病率顯著較低,有認爲飲食中進食較多纖維,可以增加大便體積及加速腸道蠕動,减少食物殘渣內的毒素與腸道細胞接觸的時間,故而能够减少腸細胞受毒素刺激而出現癌變。

除了生活習慣外,大約有百分之三的腸癌是與遺傳有關。這類遺傳性腸癌個案的發病時間通常較早,很多在四十歲以前已經出現病徵,癌瘤大多屬于非息肉性腸癌,常見發生在右邊升腸的位置。另外,煙酒過多都會增加腸癌的風險。
 
腸癌與其他癌症的分別,在于它是一種可以透過普查(screening)减低死亡率的癌症,原因是普查可以幫助病人早于未出現病徵時便發現癌病存在,及早治療有助提升治愈的機會。

腸癌的最佳普查方法是做腸鏡檢查。醫生可以透過鏡頭瞭解整條腸道的情况,若發現息肉等异常組織可以即時切除,然後把組織送往化驗。而有些腸癌是由息肉而起,而腸鏡檢查就可以從息肉的階段制止癌症發生。近年電腦掃描的技術大有進步,可以清楚反映腸內的情況,準確度與腸鏡相近,但若發現息肉無法即時切除,則要再做腸鏡進行切除治療。

至于大便隱血檢查雖比較方便,但準確度欠佳,因爲大便有血的原因有很多,而有時腸道有癌瘤亦未必一定會出血。科學家現在研究檢測糞便的基因,即分析剝落在糞便內的腸道表皮細胞,從而判斷腸道是否有癌症發生。糞便基因測試的準確度很高,有望成為另一種腸癌的普查方法。
 
對于防預,大家可以進服以下補健食品:
 
如已發現癌細胞,除了醫生署方,亦可加服用茄紅素(Lycopene)及異亮胺酸(Isoleucine)去防止腸癌細胞擴散到肝或其他內臟。

 
補健DIY